中商联副会长王耀:老字号要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新生
时间:2017-03-15 10:37:57
来源:央广网
央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(记者张棉棉)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据统计,目前全国经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有1128家,其中73家为上市公司,包含156个品牌。这些老字号中,不断发展壮大的只占到20%—30%,多数老字号经营状况欠佳,10%的惨淡经营。不少老字号甚至处于“僵尸”状态,空有品牌,已经没有产品上市。
那么,那些我们曾无比熟悉的“老字号”到底正遭遇着什么样的困难?今年两会现场探寻“老字号”破解困局的秘密,了解代表、委员们有什么建议。
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少不了零食的陪伴。比如北京长大的孩子,就忘不了当年的小豆冰棍、巧克力威化、果子面包和桔子汽水。对于这些曾经的老字号,同情的人说老字号“活着已属不易”,批判者认为老字号“不该倚老卖老”。那么到底老子号的处境如何?全国政协委员、也是义利、北冰洋的老总李奇介绍了自己产业的情况。
1906年诞生的义利和1946年创立的北冰洋,是北京有名的两家以快消食品为主的老字号,曾经是一代北京人“舌尖上的回忆”。李奇回忆,企业的转折点出现在90年代,当年面对北京城市化改造不得不选择“退二进三”,也就是由二环迁移到三环以外。
李奇介绍,义利是由广安门广义街迁到大兴,南五环边上道路还很难走,到那儿得一个半小时,跟随企业很多年的员工有相当一部分转岗了,恰恰在搬迁的过程中,人员分流消耗了大部分资金。
种种困难,导致曾经风靡京城的义利在市场上的地位每况愈下,而北冰洋汽水在1996年前后甚至销声匿迹。2010年,李奇出任一轻食品集团董事长。他做了两件事,一是为曾经的北冰洋汽水改良配方,更新包装,玻璃瓶的北极熊logo又重新出现在市场中;二是丰富面包生产线,告别“一个单品打天下”。在面包生产上,他坚持不放弃手工制造,并辅以工业化生产。
对此,李奇说:“在产品初创期、成长期,企业离不开人工去制作,尤其是中点和面包,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要比机器加工的,口味、口感上好得多。”
义利、北冰洋通过自我革命淌出了一条全新的路。李奇说,作为老字号、老品牌,打情怀牌是可以的,但感情是需要维系的,最终需要用好的产品留住老顾客。在工业化扑面而来时,坚持手工制作,提升质量仍然是必须的。对李奇重视手工的做法,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首先表示肯定,一定要用手工制造才有感觉,那些能让大家都记住的特殊产品才是“老字号”的魂。
王耀说:“消费者真正能记住的是小批量的东西。大众化的东西你可以赚钱,就像同仁堂安宫丸1号、2号你肯定买不到的,但是这些东西没有肯定是不行的,它虽然成本很高,但是必须有,有就代表老字号本身的品质。”
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特殊的产品,要想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真正存活下来,王耀认为,必须要依靠大批量工业化生产,借助工业智能制造的手段、解放劳动力,也就有了人手继续留在手工领域工作。
王耀认为,老字号需要与时俱进,要做一部分工业化的东西,适合大众消费,还要做一部分定制东西,适合小众消费。
“老字号”曾经也是“新字号”,之所以能成为老字号,最开始就是因为它能赢得了消费者的心,老百姓的需求才是生产的指挥棒。消费者变了,企业也要适时转向。
全国政协委员,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汪苹以杭州丝织品牌都锦生举例说,上世纪初,杭州都锦生非常辉煌,创始人从日本学了一种新的制造技艺,把它引到中国来,引到丝绸制造中,当时非常流行。但是现在企业很困难,他们也是老字号,但是恨不得资不抵债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钢寨的烦恼是假冒品的肆虐。夏钢寨说:“我们去年做了个调查,全国70%的一得阁墨汁是假的。”
对于这个问题,全国政协委员刘文伟认为,保护老字号的具体法规,包括民法通则,竞争法,公司登记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该尽快完善,同时,老字号自己的法律意识也应该增强。他指出,在整个老字号生态水平的建设上要给予支持,对老字号名声和商标权的保护至关重要。